目錄
Q1. 為什麼有「不苦不澀就不是茶」的說法呢?
A:茶湯的澀味,主要是來自具苦澀味的兒茶素類,因此茶葉之澀味在所難免。茶菁、製程、沖泡及儲存都會影響澀味輕重,茶中兒茶素類越多就越易有澀味。不同季節之茶菁以夏茶所含的兒茶素類最高,其次為春、秋茶,最少者為冬茶。沖泡時,因茶葉多酚類在高溫下有較大溶出速率,因此茶湯萃取物濃度會隨水溫升高而變濃;相對熱泡較易產生澀味,低溫沖泡時則較少。
Q2. 如何製作冷泡茶呢?
A:冷泡茶通常建議以茶葉與水1:100的比例沖泡,例如1個茶包通常裝3g茶葉,便可直接投入約300-400ml的常溫冷水中,置於冰箱內冷藏4至8小時後,即可飲用。若覺得太濃或太淡,可視個人口味喜好調整茶葉與水的比例,多試幾次就能泡出一杯最適合自己的冷泡茶。
Q3. 伯爵紅茶的伯爵是誰?
A:伯爵紅茶是帶有柑橘類香氣的調味茶,相傳源於19世紀時,英國首相格雷二世伯爵(Charles Grey, 2nd Earl Grey)非常喜愛獲贈的中國正山小種紅茶,請茶商唐寧公司(Twinings)仿製,使用佛手柑加入紅茶調出這款茶,並以格雷伯爵為其量產後大受歡迎。其他茶商仿效,流傳至今「伯爵茶」也逐漸成為加入柑橘類香料的調味茶代名詞。
Q4. 金萱茶有奶香味,到底是聞乾茶,還是聞濕茶?
A:金萱茶是以臺茶12號品種茶樹製成的茶類,在良好的茶菁原料及製程條件下製作部分發酵茶會帶有天然的「奶香味」為其特色。茶葉每個加工步驟皆會使香氣成分不斷改變,一般乾燥後的茶葉香氣感受不明顯,但經熱水沖泡後,大多數揮發性成分會與熱氣同時散發,因此一般茶葉標準品評方式是以沸水沖泡,將茶湯倒出後聞葉底香氣,可較明顯感受到奶香味。
Q5. 紅茶是用紅茶樹製作的嗎?
A:茶是將茶樹的葉子經過萎凋、採摘、發酵、乾燥等不同工序製作成各種茶,所以同一種茶樹可以用不同製程作出不同的茶,並非紅茶樹作成紅茶,綠茶樹作成綠茶,所以也沒有名為紅茶樹的茶樹種。最初茶西傳時,由於產製都在中國,西方品茶者和植物學家也誤以為茶樹有「綠茶樹」和「紅茶樹」之分,直到19世紀植物獵人福鈴實地走訪中國研究及取得茶樹苗及種籽後,他們才明白綠茶和紅茶的區別在於製茶工序不同。
Q6. 單品茶是什麼?
A:單品茶(Single Origin Tea)指單一產地的原味茶葉,沒有混入其他產地的茶葉,能喝出原始純粹的風味,例如印度阿薩姆茶、大吉嶺茶皆為此類。講究更甚者,在同一莊園同一批收成的茶,則稱為單一收穫茶(single harvest teas),也屬於單品茶的一種。
Q7. 喝紅茶比較不傷胃嗎?
A:有些人喝茶後會覺得胃不舒服,主要是因為茶中含有茶多酚與咖啡因物質產生的影響,尤其像綠茶這類未經發酵的茶,茶多酚中的兒茶素含量高,容易導致胃部不適;而茶葉發酵程度越高,兒茶素就會因氧化而減少,相對也對胃部刺激較輕微,因此喝紅茶這類全發酵的茶,較不會刺激腸胃導致不適。
Q8. 喝奶茶時,要先倒紅茶還是先倒牛奶?
A:根據2003年英國皇家化學協會發表的研究結果,若將牛奶倒入熱紅茶中,牛奶容易因高溫變質而影響奶茶風味;若在冰牛奶中慢慢倒入熱紅茶,牛奶溫度上升緩慢,較不易產生質變而影響奶茶整體風味。然而,無論先倒牛奶還是紅茶,各有愛好者支持。
Q9. 茶葉的第一泡茶到底能不能喝?與茶葉上殘留農藥是否有關?
A:茶葉展示或品評時,為求茶質盡速呈現,常以「溫潤泡」方式濾除茶渣,但一般袋茶或大壺沖泡則無此必要。顯示第一泡茶的洗滌功能非主要訴求。而茶葉所用農藥大致可分為「水溶性」與「非水溶性」,屬水溶性者,較易出現在茶湯中;非水溶性者,則相對少很多,通常無法測出。台灣目前茶葉推薦用藥則多屬非水溶性。此外,在連續沖泡時,每一泡茶湯的分佈量及其是否集中在第一泡中,其實並無定論。
Q10. 隔夜茶能不能喝?
A:所謂「隔夜茶」是指茶葉經過高溫的水沖開後,持續泡在水裡很長一段時間。此時茶葉裡的單寧酸、咖啡因會一直釋出,使茶湯苦澀難入口,大量咖啡因可能容易讓人心悸、胃不舒服。此外,茶湯若沒有妥善保存(如蓋上杯蓋、冷藏等),茶水裡的胺基酸遇上空氣中的細菌、微生物作用,較容易導致變質的疑慮。如果發現茶湯變混濁、濃稠、不透明時就不建議再飲用了。
Q11. 手搖杯上的泡泡,要在10秒內消退才是正常嗎?
A:泡茶時會出現泡泡,能產生這種「白沫」的物質叫皂苷(Saponin),又名皂角、石酸草素,其水溶液以及振蕩時能產生類似肥皂液般持久性的泡沫。由於茶葉中含有皂素,因此,泡茶時產生泡沫乃屬於正常現象,尤其是經過搖晃振蕩後的手搖杯茶飲會形成更大量的泡泡,這些泡泡都很難在10秒之內消退。
Q12. 用自來水泡茶如何去除餘氯?
A:平常在家中使用水龍頭的自來水泡茶,可先盛水後開蓋靜置一晚,讓水中的氯氣揮發消散,之後再煮沸3分鐘以上使用,便能去除水中的餘氯。
Q13. 黴菌與普洱茶的關係:普洱茶製程與保存的關鍵影響!
A:普洱茶因為經過微生物後發酵之茶類,然而後發酵過程中,若製程不當,可能會受到黃麴黴菌汙染,進而可能產生具有致癌性的黃麴毒素的問題。長期存放之茶葉,即使未經微生物後發酵,若貯藏於不當環境,受到具毒害微生物之汙染,皆有危害健康之虞。
Q14. 拼配茶是什麼?
A:為混合2種以上不同原味茶葉的混合茶。英國茶商便常靈活拼配出不同風味的紅茶,並致力開發自家特色茶與其他茶商產品做出區別,例如常採用印度茶、斯里蘭卡茶和肯亞茶拼配而成英國早餐茶(English Breakfast)、以印度茶和錫蘭茶調配而成的安妮皇后茶(Queen Anne)等,都是知名的拼配茶。
泡茶革命新發明:茶渣被失蹤的魔術——即溶茶
即溶茶於1950年代左右開始發展,美國改良了即溶咖啡的技術,將茶湯通過萃取、濃縮、乾燥精製等步驟,製作成結晶狀、可完全且快速溶解的粉末或顆粒,沖泡後保持茶味且無茶渣,具有沖泡方便、冷熱皆宜、易調味、便利攜帶等優點,是泡茶革命性發明。
以上內容資訊取自於【坪林茶業博物館】主題特展